第一卷 第1090章 唯一的出路
“别給自己太大壓力,你的選擇眼光很好,進的款式都很受歡迎,顧客們都搶着買,很快就能回本的。
”周喬安慰道。
劉錦良苦笑着搖了搖頭。
“周喬姐,真希望事情能如你所說,隻要能賣出一半的衣服,我就安心多了。
”
其實,衣服的利潤相當可觀,賣出去一半就能回本了,但到了中午,周喬巡視店鋪時,發現劉錦良的店明顯冷清了許多,她走進店裡,關心地問道:
“錦良,怎麼今天這麼安靜?
遇到什麼難題了嗎?
”
劉錦良顯得有些沮喪:“周喬姐,這次進貨真是個教訓,以後得親自去挑,不能隻靠電話聯系了,這批衣服雖然款式齊全,但在尺碼上出了問題,大部分都是小号的。
”
“這不是應該大小号齊全的一手貨嗎?
”
所謂一手貨,就是一個款式從最小到最大尺碼都有,如果需要補充庫存,通常會增加中等尺碼,但隻給難賣的小号,這顯然不太地道。
“走,我們去找上英勇談談,看看能不能調整下一批貨的尺碼,别讓人家這樣欺負咱們。
”
見周喬生氣,劉錦良連忙安慰道:“周喬姐,别着急,我會想辦法把這些貨處理掉的,畢竟我們還要長期合作,不能因為這點小事鬧僵了。
”
當前市場供不應求,批發商的态度往往很強硬,得罪了人,可能會被同行排擠,連貨都進不到,生意自然就難做了。
作為新手,劉錦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,害怕一不小心就前功盡棄。
周喬明白他的顧慮,但也知道有時必須強硬。
“我不會和他們争吵,隻是講講道理,你站在旁邊,如果我說得不對,随時提醒我,錦良,做生意不能怕事,如果你自己都不堅定,别人也不會尊重你。
”
聽了這話,劉錦良低下了頭,心中感到一陣愧疚,覺得自己和周喬姐相比,确實還有很大的差距。
想要達到周喬那樣的成就,不僅需要新的想法,還要有決斷的勇氣,自己似乎兩者都不足,這真是讓人沮喪。
繼續這樣下去,怎麼對得起家裡人的期望?
作為家中的支柱,是時候做出改變了,盡管有些難為情,但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懵懂的少年,必須站穩腳跟,擔起責任。
當周喬給供應商打電話表達不滿時,對方的态度不僅沒有好轉,反而更加嚣張,他們聲稱自家供貨方式一貫如此,其他客戶都樂意接受,隻有周喬挑刺,難道是不想繼續合作了?
先用威脅的語氣,再指責周喬不知好歹,說他們家願意先發貨後付款已是極大讓步,而周喬卻得隴望蜀,簡直是找茬。
周喬将通話聲音調大,劉錦良聽得一清二楚,氣得緊握雙拳,想要奪過電話與對方争辯,但周喬伸手阻止了他。
“之前與夏社長共進晚餐時,他曾提到你們有意在報紙上投放廣告,由于我經營商場,他對普通店鋪是否有能力支付廣告費用有所疑問。
當時我沒有給出确切回答,因為商場尚未開業,但現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訴他答案。
”
對方一聽周喬與夏社長關系密切,心中一沉,想要登報的商家多如牛毛,他們并無特别優勢,若能成功登報,肯定能吸引更多批發商,增加收入,甚至可以考慮擴大店面。
反之,雖然也能賺錢,但增長速度會慢得多,不過,周喬一個小鎮來的人,真有這麼大能量嗎?
“你說得天花亂墜,但我怎麼相信你這個小地方的人能結識省城的大人物?
”對方質疑道。
周喬淡淡一笑,“考察時你們不是見識過我們的實力了嗎?
為何認為我們無法認識夏社長?
唐錦項目就在這裡進行,是報社的重點報道對象,因工作關系與夏社長熟絡很正常,你不必感到驚訝。
”
提及唐錦,對方立刻意識到周喬的背景,從事服裝行業,對市場趨勢極為敏感,他們早已注意到唐錦項目的潛力,正尋找機會接觸相關負責人。
對方急忙記下了周喬的電話号碼,随後語氣變得十分溫和。
“周喬,我真對不起,最近太忙了,居然忘了你們商場剛開張的事兒,你們現在肯定急需貨物吧?
這樣,我這就調整一下,再給你們送一批貨,小劉那邊不是小号衣服多嗎?
這次我就不配小号了,另外,昨晚剛到了一批新款,我覺得會很受歡迎,本來想留給老顧客的,不過小劉新開業,需要支持,我決定把這些新款先給你們,就算我們交個朋友。
”
周喬禮貌地表示感謝,既不顯得過于謙卑也不過分強硬,這讓對方捉摸不透她的真正想法。
他們心裡清楚,自己之前确實做錯了事,現在周喬手裡握着不少可以用來對付他們的證據,考慮到眼前以及未來的合作,比如廣告合作和唐錦項目的可能性,他們不敢得罪周喬。
于是,對方又提出了一系列實質性的優惠條件:承諾每個季度的新款都會優先供應給周喬,還為劉錦良減免了運費。
最關鍵的一點是,如果有些款式銷售不佳,隻要劉錦良把貨物寄回去,他們就會無條件更換。
周喬對這樣的條件感到很滿意,于是在通話結束時說,下次見到夏社長時會為他們說好話,但沒有給出任何保證。
挂斷電話後,劉錦良仍然難以置信,他從未想過作為一個新手商人,竟能獲得如此大的優待。
“周喬姐,你真是太厲害了!
我完全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,感覺就像中了大獎一樣。
”劉錦良贊歎道。
周喬耐心地解釋:“其實對方也是看情況行事的,他們知道自己之前的行為不對,所以才會在最後時刻做出讓步。
我們隻要利用好手頭的資源,就能讓他們從強勢變成弱勢,所以,錦良,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維護好人際關系,當你處于劣勢時,這可能是你唯一的出路。
”
對剛剛踏入商海的劉錦良而言,人脈似乎還是個遙不可及的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