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958章 看清了現實
與一個年過四十的男子共枕,讓人感到極為不适。
看到年輕妻子對對方仰慕的眼神,江啟華的憤怒再次被點燃。
“我的女兒在哪兒?
”
此時,陸征似乎認出了來者何人,便緩緩開口道:
“你的女兒不就在你身旁嗎?
”
他有意激怒這對夫婦,不出所料,江啟華顯得十分尴尬,而麗華的繼母則羞愧得滿臉通紅。
此刻,她後悔來到這裡,如果早知道周廠長如此英俊,她定會選擇另一種方式見面,至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。
“你們到底把麗華藏在哪兒了?
快把她交出來,我們要帶她回去。
”
陸征故作驚訝的回應:
“哦,我想起來了,您是抛棄了妻子和女兒的父親吧,而您身邊的這位應該是那位成功上位的小三吧。
”
店中有幾位等待取電器的顧客,聽了陸征的話,都不約而同地表現出厭惡之情。
“店老闆,一會兒記得打掃一下這地方,灑些艾草水驅除不祥。
”
“這個主意不錯,等下我就去準備艾草水。
”
意識到此人對他們并無善意,麗華的繼母立刻提高了警惕,随後用柔和的聲音說道:
“無論你怎麼挖苦我都沒關系,但麗華是我姐姐唯一的骨肉,而且她帶着家裡所有的積蓄離家出走。
錢财容易引起人心動蕩,我真的很擔心她會遇到什麼不測,店老闆,你能幫我們找到麗華嗎?
”
這番話進退自如,剛柔并濟。
難怪她年紀輕輕就能取代原本的家庭成員,确實有些手段。
“請問您的女兒多大年紀了?
”
面對陸征的問題,江啟華不明所以。
“别在這裡裝糊塗,我女兒多大跟你有什麼關系,你這個居心叵測的家夥。
”
“這麼說來,你自己也不清楚?
”
“我當然知道,她十七八歲了。
”
“實際上,你的女兒現在已經二十歲了,作為一個成年人,她有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作為父親,你連女兒的年齡都不清楚,顯然平時對她關心甚少,你現在急着帶她回家,恐怕不是擔心她本人,而是擔心她的财産吧。
”
麗華的心情被揭穿,夫妻倆都顯得有些尴尬。
盡管心裡發虛,但該做的事情還得繼續。
“你這個人總是東拉西扯,我們怎麼可能不擔心女兒?
你已經是結過婚的人了,讓麗華和你同住一處,這成何體統?
”父親的大嗓門在屋裡回蕩。
麗華剛走到店門口,就聽見繼母這番話,氣憤地推開後門。
“你别太過分了!
我住在這怎麼了?
這裡可是一大家子人,你以為人人都像你,喜歡往别人被窩裡鑽?
”繼母聽了這話,臉色變得蒼白。
“麗華啊,你是女孩子,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?
以前的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樣,我和你爸爸之間是清白的。
”母親總是愛面子,但這有用嗎?
最終還不是被這個女人排擠走了?
因此,麗華決定不再給她留情面。
“遇到這種不擇手段的人,說什麼道理都是對牛彈琴,你若是清白的,為何我母親去世後不久,你就懷着孕嫁給了我父親?
難道那時候你是腸胃脹氣?
不對啊,如果是脹氣,也不可能兩個月後就生下個孩子。
”
麗華的父親舉起手想要打女兒,卻被陸征制止了。
“我最瞧不起打女人的男人,特别是家暴的那種,麗華說的話雖然刺耳,但也是事實,如果你們還要臉,就低調點,不要再逼迫她了。
否則,我不介意把你們的醜事在全縣再宣揚一遍,要是遇到認真負責的領導,你這種作風問題,說不定會讓你丢掉鐵飯碗。
”
陸征一向給人正直的印象,加上這次正義的表态,竟讓麗華的父親感到害怕。
本來私生活的那些事,大家都睜隻眼閉隻眼,但如果真有人舉報,孩子的出生日期就是證據,到時候麻煩就大了。
看到丈夫想要退縮,麗華的繼母心中暗暗咒罵,當初真是瞎了眼才會選了這麼個軟骨頭。
自從前妻去世後,她在家中地位沒有提升,除了每天依賴自己,其他一事無成,現在讓她以父親的身份把女兒帶回家,多簡單的事,居然也搞不定。
無論怎樣,父母最大,這個丫頭再怎麼伶牙俐齒,一頂不孝的帽子扣下來,她還有什麼辦法?
一個外人幾句話就把丈夫吓得不敢動彈。
“今天你爸不是來跟你吵架的,他是真的關心你的安全,你已經訂婚了,長期住在别人家裡,白家人會怎麼看你?
聽話,跟爸爸回家吧。
”
繼母心思陰險,剛才暗示麗華與陸征關系暧昧,現在又搬出婆家施壓。
看來不給自己潑點污水,她是不會輕易罷休的。
麗華之所以離家在外,其實原因很簡單,如果不是繼母在父親耳邊煽風點火,她也不會被迫離開家庭,寄居在周喬姐家中。
過去常聽人說,有了繼母便可能受冷遇,起初她并不以為然,直到自己經曆了才明白這話并非空穴來風。
看着父親局促的表情,麗華心中并無絲毫動搖,母親在世時,她有自己的房間,可繼母進門後,她的位置就被移到了儲物室,家裡的雜活也都壓在了她的肩上。
更糟糕的是,父親竟聽從繼母的話,扣下了她的工資,如今,她失去了工作,僅靠母親留下的些許積蓄度日,考慮到繼母的刻薄,如果繼續留在家中,隻怕日子會更加難過。
有人同情地說道:“你父親如此作為,其為人可想而知,如果你手中還有些母親留下的錢,那就别回去受氣了。
”
“若是回去了,那點錢恐怕保不住,你要多為自己打算。
”
看到這麼多人都站在自己這一邊,一向堅強的麗華也不禁淚光閃爍,她曾因對父愛的一絲眷戀而忍辱負重,但随着繼母的步步緊逼和父親的無動于衷,她終于看清了現實。
依靠一個陌生人的善意,似乎比依靠這位父親更為穩妥,既已決裂,便無需再談和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