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973章 正确的觀念
周文強深知兒子跟着周喬夫婦學習手藝的重要性,因此對他們的恩情十分感激。
隻要有空,他就會準備一些家裡的土特産,送到周喬那裡作為感謝,這不僅是禮尚往來,更是一份深深的情誼。
周喬明多次婉拒了周文強的好意,他們城裡生活富足,不缺吃穿,然而,周文強的真心實意每次都讓人難以拒絕,他總是誠心誠意地送來東西。
其實,周喬夫婦并不看重禮物的多少,即使不送,他們也不會介意。
最重要的是,周文強的态度讓人感到舒服,他知道有求于人就要表現出應有的尊重,接受了别人的幫助就要懂得感激,别人的付出和才能不是憑空而來的,得到好處後不應忘恩負義。
相比之下,這位族叔的行為卻讓人心寒,仿佛周喬家的成功是在欠他們的債一般。
周喬的财富和技術都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,與那些疏遠的親戚無關,人家過得好,是自己拼搏的結果,眼紅别人是一種病,需要治療。
“強叔,今天有件小事,想請您做個見證。
”陸征從未向周文強求過任何事,這讓周文強感到這次是個難得的機會,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:“行,我這就掉頭跟你們回去。
”
洪長華反應迅速,朝光輝使了個眼色,兩人默契十足,一個扶着周文強,一個抱起小孩,将他們安置在拖拉機上。
還沒到家,洪長華就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告訴了周文強,聽完後,周文強對這位族弟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滿。
他認為,如果真有困難,應該友好地與周喬夫婦溝通,他們肯定不會袖手旁觀,沒見過有人臉皮這麼厚,硬是要逼人交出家産,真是太不像話了。
陸征不清楚這位族叔住在哪裡,于是開車先到了村口,停在了大隊院裡,找到了村支書,作為村裡的紅人,陸征的到來吸引了村裡幾位有頭有臉的人物前來問候,主動提出幫忙。
陸征沒有打算給這位叔叔留情面,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自己的目的,村支書看向那位叔叔的眼神滿是不屑,認為他給村子抹了黑。
這種丢臉的事,竟然還敢親自上門提要求,哪怕心裡有這個念頭,也應該通過中間人傳達才對。
這下好了,萬一陸征覺得村裡人都這樣,把工廠搬走,村裡的年輕人去哪裡工作?
真是隻顧自己的利益,不顧全村的未來,這件事過後,一定要好好教育他,讓他明白什麼是正确的觀念。
确實,小志的爸爸做得不對,今天必須向你們道歉。
此時的小志爸爸,已經沒有了平時在周喬面前的那股傲氣,在場的每個人,都在村裡有頭有臉,他得罪不起任何一個。
但他似乎忘了,這些人都看在周喬的面子上才給他留情面,因為這些男人不好惹,周喬一個女孩子家,不好意思跟人計較,所以他就總欺負她,說白了就是欺軟怕硬。
“快給人家道歉!
你看你都幹了些什麼?
”
陸征不想留下任何把柄,堅決不接受道歉。
“我不敢當,今天來的目的不是論對錯,而是要解決這位叔叔和我妻子之間的舊賬。
”
接着,陸征從車裡拿出一大袋饅頭。
“這位叔叔總是說我妻子欠他一個人情,因為她曾經在他家吃過一頓白面饅頭,現在,當着大家的面,我要把這個賬結清,饅頭你拿回去,從此我們兩家人互不相欠。
”
村長和周文強都感到臉上無光,覺得這樣做實在丢人,現在是什麼年代了,誰家還會缺這點吃的?
即使在過去,一頓飯可能救命,但那也是一頓飯而已,他怎麼能用這個來要挾人呢?
村長還聽說,小志爸爸為了這點小事去找周喬的爸爸要好處,而周喬的爸爸給他的遠不止這些。
“這……”
即便是見多識廣的村長,此刻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。
“這位叔叔說話不算數,我對他沒什麼信任,今天當着村長和周文強叔的面還回饅頭,免得日後他又翻舊賬。
”
衆人一看,這場景真是尴尬極了。
“小志爸爸,看看你都做了些什麼,現在把饅頭帶回家吧!
”
小志爸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丢臉,但又顯得很不情願動身。
“既然族叔不願意自己拿,那我就送上門去,請村長和周文強叔陪我走一趟吧。
”
如果他們跟着陸征一起去,無疑會得罪小志爸爸,但在陸征和小志爸爸之間,孰輕孰重一眼便知。
盡管小志爸爸的眼神中帶着挽留,兩人最終還是選擇了跟随陸征,洪長華和周輝作為陸征的徒弟,在這種關鍵時刻,自然緊随其後,以防小志爸爸父子做出什麼過激的行為。
人們總愛同情弱者,但要是陸哥被人同情了,對他可沒什麼好處。
小志的爸爸沒發火,小志卻開始哭鬧:“我也要去坐大車!
”說着就在地上打滾,弄得滿身是土。
“這孩子,有爹生卻沒爹養,小輝,你帶路,我們找他媽媽去說理。
”洪長華心裡把陸征夫婦當親人一樣看待,為了幫他們出氣,什麼難聽的話都敢對小志的爸爸說。
“他爹好好地站這兒呢,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?
”小志的爸爸反駁道。
洪長華瞥了他一眼,冷冷地說:“原來是有爹啊,我還真沒看出來。
”
小志的爸爸差點被氣得暈倒,但面對這種人,他也無可奈何,恰巧,小志家門口有幾個老人正曬着太陽聊天,見到周喬家的車開來,老人們互相使眼色,招呼周圍的人來看熱鬧。
“周喬家的,怎麼開車到這兒來了?
”
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,陸征從車上下來,手裡提着兩大袋饅頭,分給每位老人一個。
“各位長輩,嘗嘗城裡的饅頭,看看是不是比家裡的更松軟?
”
這些饅頭散發着麥香,就算沒有菜,也能一口氣吃好幾個,老人們接過饅頭,贊不絕口:“這饅頭又香又軟,比我們家的好吃多了。
”
見他們舍不得吃,陸征又每人給了一個。